重庆市自200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
建成投用的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全国率先采用世界领先的“厌氧消化、热电联产”工艺技术处理餐厨垃圾。2017年,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量达43.48万吨,自运行以来,已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275万吨。 同时,通过项目开发出的餐厨生物柴油混合燃料调制技术,可获得燃用生物混合燃料产品;项目研发出的另一新型沼气压力水洗提纯技术和设备,可让垃圾变沼气发电。目前,重庆市主城区的餐厨垃圾用于生物柴油的提炼及沼气发电等,可带来每年近亿元的收入。

得益于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成果,重庆市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系统以及覆盖城乡的餐厨垃圾片区收运系统。据介绍,这一收运系统的建设主要由重庆市环卫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协助各区县完成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餐厨垃圾智慧化收运网络物流系统通过建立智能高效精分选的垃圾分类物流基地,从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实现垃圾全过程数据收集、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决策、精细化管理,解决垃圾人工分类投入大、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
北京、广州、深圳等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到重庆来考察学习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理。”张兴庆说,项目的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京、
上海等全国43个有机垃圾处置项目,累计产值45亿元,年处置规模620万吨。

“目前,我们正在渝北洛碛建立全国规模最大、分类处理种类最全的城市静脉产业园,预计明年底完工。”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建成后,日处理垃圾2100吨,将实现主城区域餐厨垃圾处理的全覆盖。 “我们还将开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城镇环卫作业智能耦合系统化平台,建立智能高效的垃圾分类物流基地。”张兴庆介绍,今后,居民生活垃圾将从源头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置实现全过程数据收集、可视化监控、智能化决策、精细化管理,解决过去垃圾人工分类投入大、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据估计,中国餐厨垃圾年产生约1亿吨。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餐厨垃圾的成分复杂,主要表现为高杂质率、高含油率、高含水率、高含盐量的物料特性。”重庆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对开展中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难题。 2011年,重庆市环卫集团立项“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研究院、耐德工业公司等院校和单位,投入7000万元,经过7年深入研发,取得餐厨垃圾处置4项核心关键技术成果。 其中,该项目开发出的螺旋偏叶式搅拌系统、高效厌氧反应系统和厌氧消化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餐厨垃圾、果蔬垃圾、病死畜禽、污泥等有机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生产新能源,有机质转化率提高到85%以上,填补了国内外厌氧消化在线检测技术空白。

同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共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45项;发表论文34篇;撰写相关技术标准8部,其中国际级技术标准3部。 如何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近日,记者从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其公司研究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与资源化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过7年的攻关,重庆市环卫集团开发出适应中国餐厨垃圾物料特许的处理技术、处理设备,打破了国外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垄断,使中国首次掌握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技术。该核心技术不仅在重庆的餐厨垃圾处理上发挥了“威力”,还推广应用到了全国,年处置餐厨垃圾规模达620万吨。 我厂生产的
压缩式垃圾车只要特点是垃圾收集方式简便、高效、具有手动反复压缩以及蠕动压缩功能,压缩比高,装载量大,动力性、环保性好,整车利用率高。

压缩力强:该车采用推铲背压,双向压缩。环保性:针对中国垃圾压缩后产生大量污水,设计了高度密封的厢体和后门,同时设计了大容量的封闭式污水箱,污水箱两侧安装了不锈钢球阀,便于污水的排放,避免了因污水地漏造成二次污染。 油漆光洁度高、附着力强。该型车罐体及金属附件进行了喷丸处理,喷涂高分子底漆和品质面漆,附着力强,耐腐性好,漆膜均匀,色彩光亮持久,能够承受潮湿、多尘、盐雾等不良环境。
压缩式垃圾车:能够将收集的垃圾压缩成块,方便一次运输更多的垃圾,特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传统
垃圾车滴、撒、漏的毛病。
压缩式垃圾车由密封式垃圾厢、液压系统、操作系统组成。整车为全密封型,自行压缩、自行倾倒、压缩过程中的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厢,较为彻底的解决了垃圾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的问题,避免了给人们带来不便,关键部件采用进口部件,具有压力大、密封性好、操作方便、安全等优点。可选配后挂桶翻转机构或垃圾斗翻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