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清障车基本功能:我国目前的道路清障车正在向“一车多能”的方向发展,生产厂家结合实际力求使一辆清障车能够解决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问题。
但我国清障车发展历史相对国外较短,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仍需解决,目前追求的“一车多能”仍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而且许多清障单位限于成本,也没有在清障车上作太全面的配置,但起码的功能——托吊、托举、拖牵、回转、卷扬等功能应当具备。
如果清障车的功能过于简单,往往一起事故要用两三辆不同功能的清障车才能完成救援,轻则费时费力,重则影响救援效率,造成重大的损失,有悖于清障作业所倡导的的快速反应。
二、指挥调度快速反应: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故障最大的特点是“突发性”,要求处理时间要及时,所以指挥“中枢”的调度系统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
一个救援公司、一个地区的应急事故处理系统往往都有一个信息平台,随时收集到来自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当获得事故案发信息后,指挥中心首先要考虑的是出事地点的基本路况,事故、故障车辆大小、所载物资、受损严重程度,继而安排多少辆、吨位多大的清障车前往施救。
三、清障专用配置备齐全:专用配置一是专用器材配置。有些清障案例虽然不多,但比较罕见,而且难度高、风险大,如气罐车的燃气泄漏,槽车化学品溢出,则需要预先配备好相关的灭火、防化器材。
四、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清障车是一种特殊作业车辆,工作重心会随着起吊、托举的不同高度、不同时段而改变,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同时还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分析案例,提高操作水平。
五、车辆保养常抓不懈:清障车是一种常备不懈的应急工具,经常性保养和使用中的保养工作都十分重要。如果没有保养维护的配合,一到需要时就难免“不给力”。
在日常保养维护中,要经常检查各受力部件(如副车架、托臂、吊臂、钢丝绳、钩、油缸支座、吊臂座、托叉等)有无损伤、变形或开裂以及各磨擦面有无拉毛、烧损、咬死或过度磨损失,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防止作业时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