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环卫车医生”李小平
李小平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先后主持对环卫洗扫车辆进行“创新型”技术改进20余项,解决环卫作业过程中的技术难题10多项。其中,有2项节支增效技术创新被全市推广,不仅作业效率及效果大幅度提高,而且为该局每年节约油、水、修理等费用20多万元。
35年前,家住硚口的李小平通过招工,成为一名环卫清运工人。开始每天拉着板车走街串巷。爱琢磨的他喜欢上了汽车修理知识,工作之余,别人回家休息,他却一个人摆弄起车辆,他很快考取了被视为“车辆维修最高职称”的《机械修理技师证书》,成为修理班班长。
李小平这个修理班长很少呆在单位里修车,却总是陪洒水车、高压清洗车、吸扫车的司机外出作业,通过“全陪”观察道路和车辆的实际状况,加之亲自操作体验,他发现现有种类的环卫车作业系统,若加以技术改进,更能节支增效。于是,随着我市环卫作业机械化的推进,他开始各项技术创新。
高压洗路车水枪,出厂的原配旋转接头是铝合金,长时间磨损会不灵活,且水枪均配在车辆正后方不方便作业。李小平带领维修班职工反复观察、多次实践,将水枪改置车前,并将铝合金接头换成摩擦系数小、灵活且成本低的轴承阀,改变了过去每半月换一次的现象,仅此节约经费近4万元。
因为李小平维修技术高,很多汽车修理厂想高薪“挖”走他,都被他一一谢绝。他说:“维修班的工友们如同亲兄弟,几十台环卫车如同我的‘孩子’。” “扫地撮渣、开车洗路、保养修车”,是53岁的李小平35年从事环卫工作的三部曲,很难把他与“创新”这个词联系起来。然而,该区去年表彰的22名“创新业绩、创高效益”技术创新能手中,他却榜上有名,成为该区环卫工人获此荣誉第一人,被工友们称为“环卫车的保健医生”。